跳至正文
Home » Facebook向左,WhatsApp向右

Facebook向左,WhatsApp向右

2018年的Facebook和扎克伯格过得相当不顺:用户个人隐私泄露,大数据挖掘用户习惯,假新闻横行,甚至干扰到选举…….尽管小扎奔走于美国和欧洲的听证会自证清白,但拥有23亿用户的Facebook依然摆脱不了骂名。 Facebook接下来应该怎么走?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用户来使用Facebook?如何解决收入放缓问题?—2018收入增长37%,2017年度增长54%,相比来讲,收入已经有大幅放缓迹象。3月7日,扎克伯格撰写长文“以私域为中心的社交网络的愿景(A Privacy-Focused Vision for SocialNetworking)”来回应关切,系统阐述 Facebook 往更私密和安全的方向发展,专注最基本和私密的即时通讯,并在该基础上推出包括视频聊天、群聊、故事和支付等增值功能。 我们知道,Facebook包括Instagram的流量,是聚焦于公众广场的流量,不同于Twitter—–Twitter虽然也有社交关系,但Twitter更关注内容。 Facebook是个强关系的熟人社交社区,用户在上面发帖纪录心情,分享自己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好友在上面点赞,评论。 虽然都是熟人社交,也不同于QQ,QQ其实是基于即时通讯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络。 Facebook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因为发明创造了NewsFeed以及构建了强大的推荐算法而获取了大量的用户,占有了用户的大量阅读时长。 目前Facebook有23亿月活用户,主要是靠广告盈利,其广告收入占其全部收入的98%以上。 而WhatsApp不同,WhatsApp是基于通讯录的即时通讯工具,本身就是完全起步于移动互联网。 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定义,可以认为Facebook是公域流量,Instagram也是公域流量,WhatsApp是私域流量。 关于公域和私域,目前大家对这个的理解并不统一,主流意见认为,凡是平台控制的,都可以认为是公域流量;凡是可以自己完全把控的流量,就是私域流量。 对于Facebook,你发布的一个帖子,无论发布在个人主页,还是发布在公共主页,又或是发布在群组,其到达率(reach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事实上百分之五就不错了,你的帖子的到达率和你的粉丝数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和你的帖子质量有关系,然而关系也不大,现在Facebook帖子的到达率都极低,并有越来越低的趋势,这个到达率不是由发布者个人决定而是平台决定的,Facebook不断的调整算法,降低你的到达率,根源上是因为Facebook就是个广告公司—靠信息流的内容分发进而广告变现的公司,他还有一个强大的投放后台,为了维护平台自身利益,绝不能让你通过运营的方式就触达到更多的客户。 而在WhatsApp上,无论你使用企业版还是个人版,在群组里面发了一个消息,则群组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在动态页发布的一个动态(status),则所有的好友都可以看到;在设置页发布一个状态(about),也是所有的好友都可以看到。 从给用户的体验来看,因为在Facebook上沉淀已久,你总会加一些不熟悉的朋友,从没谋面的陌生人,而你发布一个帖子对他们都是可见的,甚至是无需是好友关系,你设置帖子是公开的话,所有Facebook用户非Facebook用户都可以看到,这可不就是就仿佛置于城市广场之中,而在WhatsApp上聊天,既有一对一的聊天,也有一对多的聊天,可以完全保证你的私密性感觉,满足隐私性的需求。 从商业变现来看,公域流量目前实践下来都是以广告为主要的变现方式,无论是google,百度,淘宝还是京东,甚至今日头条,包括最近在印度发力的出海资讯应用lopscoop,本质上都是靠广告来进行变现的。私域流量,可以使用广告来进行变现,但是最主要还是通过增值服务(会员、游戏)和以支付作为依托的社交电商来变现,事实上,这个价值和想象空间也更大。 扎克伯格在文中称:“公共社交网络将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 与您认识的每个人建立联系,发现新的人,想法和内容,并为人们提供更广泛的发言权。人们每天都发现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仍然有许多有用的服务可以建立在它们之上。但现在,通过人们也希望私下互动的所有方式,还有机会建立一个更加注重隐私的简单平台”。 小扎在文中,企图打通Facebook和WhatsApp的消息机制,其实就是打通Facebook和WhatsApp的账号体系,对此,我认为好自然是好的,对于Facebook整合旗下资源,甚至对于广告主的广告投放都是极为有利的,但是打通是个双刃剑,有可能导致数据的使用不当引发隐私安全的灾难性后果。 2018年度Facebook收入560亿美元,虽然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Facebook依然承担着目前整个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任务,公司不可能对其商业模式进行大幅变革,如果大幅变革,其失败之后的后果不是小札可以承受的,投资者也不会同意,因而对于Facebook和Instagram的发展,还是坚持目前的发展方向以广告为方式进行变现,才是比较稳妥和合理的,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打造好图文、图片、视频、动态、故事、直播等使用场景,让用户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获得更棒的使用体验。 同时,在WhatsApp上全面copy微信,把微信已经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基于WhatsApp来在全球再实施一遍,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也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那么对于WhatsApp上没有的,譬如微信的公众号,而Facebook上已经有了的类似的功能(公共页),到底是再做一遍还是让商户到Facebook上使用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抛弃过去的设计思路,采用全新的业务流程,全新的产品策略和商业变现思路,重新实现一遍;而WhatsApp的动态(Status),目前是比较简单,可玩性也不够,可以仿照微信的朋友圈,进一步做重,让用户的隐私感更好,广告变现也要极为克制—原来传言WhatsApp的商业化从Status起步,其实到现在也没有看到相关的动作出来,大概是因为Status的活跃度不够? 对于最重要的支付,目前WhatsApp已经在印度上线WhatsApp支付,如果在印度占有一定的优势并进而扩展到其他国家,则WhatsApp在移动互联网这块的商业闭环就打造完成。 这个过程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就支付来讲,Facebook在美国乃至全球面临着PayPal、Apple Pay,并且这两个具有先发优势,在印度更面临着Paytm的强有力竞争—Paytm已经有2亿多用户,并且就支付的场景来讲,Facebook本身也没有构建出比较重量级的支付场景,我们知道微信支付只所以能在支付宝强大的统治地位下崛起是因为在出行、外卖、红包、春晚几个战役中表现卓越不输于对手,并在最后两场战役中战而胜之才奠定江湖地位的。WhatsApp支付要想有所作为,还要结合当地市场,找到突破口,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去占领市场,其实还有硬仗要打。 不管怎么说,立足一个国家,譬如印度,把支付这个服务好好的做起来,并做深做透,进而扩展到其他国家,在全球视野下做本地化,才是可行的道路。而可以想见,作为新兴市场,又是单个国家里面WhatsApp用户量最大的,未来Facebook会加重印度市场的投入,很多想法都会先在印度尝试并进而扩展全球,则是毫无疑问的。 一旦这些构建完成,则Facebook就具有了基于城市广场的社区社交网络生态,也具有了基于私人客厅方式的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生态,左手广告变现,右手电商变现,则又再造了一个商业帝国。